日期 |
作者 |
篇名 |
2022/02/25 |
蘇勇曄 |
前導性化療搭配鞏固性電化療增加局部晚期胰臟癌手術切除率及延長存活至29個月 |
2022/01/13 |
蒲冠君 |
2021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後疫情時代之創新智慧醫療」報導及線上影音 |
2021/10/21 |
夏興國 |
miRNA在香菸誘導口腔癌發炎反應中的致癌角色 |
2021/08/12 |
李岳倫 |
國衛院Podcast:粒線體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與癌症免疫治療?(下) |
2021/08/26 |
李岳倫 |
國衛院Podcast:粒線體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與癌症免疫治療?(上) |
2021/05/07 |
范吉炫 |
從癌組織的不正常基質細胞尋找對付胰臟癌的新治療策略 |
2021/04/15 |
常慧如 |
輔助性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在具有KLF10或Smad4高度表現的胰臟癌患者之優勢 |
2021/01/22 |
李岳倫 |
從粒線體窺癌症與免疫系統的演化戰爭! |
2020/12/25 |
編輯中心 |
2020暑期生參訪計畫:粒線體如何影響腫瘤微環境與癌症免疫治療? |
2020/12/18 |
郭政良、 李岳倫 |
本院癌症研究所李岳倫副研究員研究團隊之研發榮獲第17屆國家新創獎 |
2020/11/26 |
編輯中心 |
2020暑期生參訪計畫:癌症基因組學與生物資訊學 (江士昇博士實驗室) |
2020/10/29 |
蒲冠君 |
「邁向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2020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報導及線上影音 |
2020/09/04 |
編輯中心 |
2020暑期生參訪計畫:微生物及脂肪細胞對腫瘤免疫微環境的影響 (李家惠博士實驗室) |
2020/05/07 |
蒲冠君 |
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好發於亞洲的膽道癌:打造本土治療,協助患者延續生命 |
2020/05/07 |
郭政良 |
粒線體氧化壓力促使腫瘤微環境惡化與免疫逃脫 |
2020/04/30 |
蒲冠君 |
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冰與火:不死的癌王—胰臟癌治療展現生機 |
2020/03/20 |
蒲冠君 |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把關,提供癌友就醫選擇參考 |
2019/12/06 |
編輯中心 |
記者會實錄:酒精對於頭頸癌風險及存活之影響 |
2019/11/28 |
張書銘 |
酒精對於頭頸癌風險及存活之影響 |
2019/08/16 |
張光裕 |
探討爾必得舒之系列治療對頭頸癌的效果 |
2018/09/27 |
施能耀 |
甲型烯醇酶特異性抗體在自體免疫疾病及肺癌治療之應用 |
2018/08/13 |
黃智興 |
骨髓衍生的巨噬細胞及相關的分泌性熱休克蛋白90α是胰管腺癌形成的早期致病因子 |
2018/06/29 |
李家惠 |
LDOC1調控肺癌進程之機制 |
2018/04/26 |
劉柯俊* |
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衍生之間質幹細胞具有低致癌性及調控異常免疫反應的應用潛力 |
2018/04/19 |
洪文俊 |
丙酮酸激酶M2多面向地強化癌細胞:從細胞代謝、轉錄調控到細胞外訊息傳遞 |
2017/07/03 |
劉柯俊 |
癌症疫苗新展望:擴大免疫查核點蛋白阻斷抗體治療之成效 |
2017/06/29 |
姜乃榕 |
使用gemcitabine和S-1之複方化療於膽道癌患者之台灣多中心、第II期臨床試驗: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T1308研究案 |
2017/03/10 |
陳立宗 |
本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榮獲「第12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卓越醫藥科技獎」 |
2017/02/09 |
蔡坤志 |
節拍式化學治療減緩對腫瘤基質細胞與癌症幹細胞的刺激的新機制 |
2016/10/28 |
李岳倫 |
發現抑制TGF-β之癌症轉移功能的新細胞激素:GDF10/BMP3b |
2016/05/26 |
邱慶豐 |
核轉錄因子NF-κB 抑制 FOXO3a 對肺癌吉非替尼抗藥性的影響 |
2016/03/01 |
張薏雯 |
CARMA3蛋白減少腫瘤轉移抑制因子NME2誘發肺癌細胞的幹源性並增強肺癌細胞的轉移能力 |
2015/12/21 |
李健逢 |
本院癌症研究所李健逢合聘主治醫師榮獲「科技部104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
2015/12/21 |
劉柯俊* |
本院研究開啟自體免疫患者治療新曙光 |
2015/12/11 |
陳立宗 |
台灣癌症新藥開發史上重要里程碑—全球第一個證實可延長轉移性胰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 |
2015/10/14 |
李家惠 |
發炎因子促進口腔細胞增生與癌化:促發炎細胞激素IL-1β轉活化EGFR而促進癌前細胞增生 |
2015/10/01 |
姜乃榕 |
以KRAS突變與否進行隨機分組的第二期臨床試驗:探討單獨使用化療或化療加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抗體為第一線治療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性或轉移性之膽道癌 |
2015/07/17 |
李家惠 |
抽菸可藉由表觀基因變異而啟動口腔細胞癌變 |
2015/05/21 |
編輯中心 |
104年度國衛院年輕學者研究獎得主─張書銘副研究員 |
2015/04/02 |
蔡慧珍 |
第一線同步化放療加上鞏固化療於治療局部鼻腔自然毒殺/T細胞淋巴癌之臨床試驗評估 |
2015/03/25 |
薛元碩 |
抑制對基利克具抗藥性的胃腸道基質瘤中的mTOR可加速由NVP‐AUY922所誘發經由自噬作用所調控之KIT蛋白質的降解與細胞毒殺 |
2015/02/26 |
張書銘 |
探討口腔衛生、酒精代謝基因與飲酒之交互作用對於頭頸癌風險之影響 |
2014/12/11 |
蒲冠君 |
本院癌症研究所陳立宗所長榮獲「第24屆王民寧獎」 |
2014/08/21 |
劉柯俊* |
間葉幹細胞以肝細胞生長因子調控單核細胞進而抑制T作用性細胞 |
2014/05/09 |
編輯中心 |
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長陳立宗醫師榮獲亞洲臨床腫瘤學會「第3屆Kobayashi Foundation Award」 |
2014/03/27 |
編輯中心 |
103年國衛院年輕學者學術成就獎得主─蔡坤志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
2013/11/21 |
編輯中心 |
本院開發胰臟癌分子標記,準確預測手術後復發率 |
2013/08/01 |
劉柯俊* |
本院幹細胞研究團隊找到間質幹細胞調節免疫關鍵因子–肝臟生長因子 |
2013/05/03 |
潘美仁 |
PROX1可藉由調控miR-9抑制E-cadherin的後轉錄表現,進而促進大腸癌細胞皮間質轉換作用 |
2012/12/24 |
張書銘 |
過敏與兒童血癌之關聯性研究:先天免疫系統發展不全將增加罹患兒童血癌的機率 |
2012/12/19 |
洪文俊 |
PROX1可藉由調控miR-9抑制E-cadherin的後轉錄表現,進而促進大腸癌細胞表皮間質轉換作用 |
2012/08/21 |
蔡坤志 |
腫瘤微細血管系統的全方位剖析 |
2012/07/18 |
王韋淯 郭靜娟 |
癌症研究所郭靜娟副研究員及王韋淯醫師於第十屆亞洲臨床腫瘤學會國際研討會獲頒「Merit Award」 |
2011/05/06 |
劉柯俊 |
鋰鹽在單核球分化成樹突細胞過程之調控作用 |
2011/04/18 |
陳振陽 |
化學致癌物引起之EB病毒反覆活化會促進基因體不安定性累加而導致鼻咽癌細胞的癌化 |
2010/11/26 |
蔡坤志 |
本院發現14個基因標記檢測胰臟癌病人手術後存活期及預後 |
2010/09/09 |
莊雙恩 |
糖尿病治療藥物Troglitazone與鎮痛解熱劑阿斯匹靈具有加成性抗癌作用 |
2010/03/25 |
編輯中心 |
九十九年度國衛院傑出學術成就獎得主─陳立宗研究員簡介 |
2009/09/24 |
張俊彥 |
存活素藉由穩定微管蛋白聚合物化解微管穩定破壞劑的治療效果 |
2008/06/12 |
施能耀 |
發現新的轉化生長因子甲型受器存在於肺腺癌病患的胸腔積液腫瘤細胞中 |
2008/05/15 |
郭靜娟 |
硒吩類抗癌化合物的研究與開發 |
2008/03/27 |
夏興國 |
細胞膜受體激酶Axl在癌細胞轉移過程中,促進間質金屬蛋白酶MMP-9表現之分子機制 |
2008/01/18 |
秘書室 |
本院癌症研究所前所長彭汪嘉康院士榮獲首屆台灣萊雅「傑出女科學家獎」 |
2007/12/28 |
賴基銘 |
癌症研究所彭汪嘉康院士榮退與具體貢獻 |
2006/10/12 |
秘書室 |
95﹪肺癌病患的癌細胞有p48ENO1蛋白過量表現現象-癌研所發現肺癌導向性免疫療法潛力標的蛋白 |
2005/09/29 |
陳立宗 |
抗生素於早期胃淋巴癌之臨床試驗成果 |
2005/06/13 |
郭靜娟 |
張俊彥醫師榮獲第十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論文獎暨兩項壁報論文獎 |
2005/05/12 |
彭汪嘉康 |
建立臨床研究、成立跨院際合作模式 國衛院癌症組戮力解決國人腫瘤疾病 |
2005/01/11 |
陳立宗 |
肝癌術後輔助治療臨床試驗 |
2004/08/27 |
劉柯俊 |
癌症免疫治療 — 樹突細胞免疫療法 |
2004/08/04 |
賴基銘 |
生物科技的發展對癌症治療的影響 |
2004/06/25 |
賴基銘 |
癌症篩檢未來的展望:SELDI血清蛋白指紋圖譜的應用 |
2004/06/23 |
彭汪嘉康 |
臨床試驗是臨床研究中重要的一環 |
2004/05/20 |
彭汪嘉康 |
癌症治療的新思維:更多的選擇及希望 |
2004/05/13 |
郭靜娟 |
張俊彥醫師研究團隊連續兩年榮獲「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壁報論文獎 |
2004/05/06 |
李冠德 |
漫談淋巴瘤(Lymphoma):少數有治癒機會的癌症 |
2003/12/24 |
蒲冠君 |
「設立新藥早期臨床試驗病房暨相關實驗室」暨推動新藥臨床試驗研討會報導 |
2003/08/11 |
蒲冠君 |
陳立宗醫師榮獲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 |